
1、前言
當“雙碳"的號角吹響,當鄉村振興的藍圖鋪開,一場深刻變革正在廣袤的鄉村大地悄然發生。零碳,不再是一個遙遠的概念,而是關乎鄉村未來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。
2、政策導向:構建零碳鄉村發展制度框架
零碳鄉村建設已納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,相關政策從頂層設計出發,逐步形成全鏈條支撐體系。各地紛紛出臺地方標準,明確零碳鄉村的建設內涵與評價維度,將能源清潔化、產業綠色化、治理數字化作為核心導向。
政策支持重點聚焦三大方向:
一是推動鄉村能源結構轉型,鼓勵分布式光伏、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在鄉村場景的規?;瘧茫?/span>
二是完善碳核算與激勵機制,支持鄉村參與碳交易市場,打通生態價值轉化通道;
三是強化城鄉協同,推動城市零碳技術、資金、人才向鄉村流動,構建一體化發展格局。這些政策為鄉村零碳轉型提供了清晰指引,也為技術落地創造了良好環境。
3、現實挑戰:零碳鄉村建設的核心痛點
盡管政策紅利持續釋放,零碳鄉村建設仍面臨多重技術與實踐難題,制約著轉型進程的推進。
能源轉型與電網適配矛盾
鄉村傳統用能方式仍以化石能源為主,可再生能源應用存在諸多瓶頸。分布式光伏等設備缺乏智能調度機制,易出現棄光現象,而鄉村配電設施薄弱,逆向電流可能引發線路過載、電壓波動等問題,影響電網安全穩定運行。
技術適配與數字化短板
現有低碳技術多為城市場景設計,在鄉村應用中存在適應性不足問題,或成本過高,或與農業生產、生活習慣脫節。同時,農村數字基礎設施不完善,互聯網普及率偏低,缺乏專業技術人才,導致智慧能源管理系統難以落地,數據采集與分析能力薄弱。
碳排管控與體系缺失
鄉村碳排放來源分散,涵蓋生產種植、居民生活、廢棄物處理等多個環節,缺乏統一的核算標準與監測體系。碳排數據無法精準量化,既難以滿足政策考核要求,也無法為參與碳交易提供依據,制約了生態價值的轉化。
頂層設計與協同不足
相關政策存在碎片化現象,部門協同機制不健全,缺乏針對鄉村特點的專項規劃。綠色金融體系支撐不夠,碳交易市場流動性不足,導致零碳項目投入產出失衡,推廣難度較大。
4、安科瑞解決方案:以技術突破破解轉型難題
針對零碳鄉村建設的核心痛點,安科瑞依托 “硬件 + 平臺" 的一體化技術架構,打造覆蓋 “源網荷儲充" 全鏈條的精準解決方案,以數字化、智能化技術賦能鄉村零碳轉型。
4.1 云 - 管 - 邊 - 端一體化設計
安科瑞解決方案采用 “云 - 管 - 邊 - 端" 分層架構,構建全域能源與碳排管控體系。終端層面部署高精度計量設備與感知終端,實現發電、用電、儲能等數據的實時采集;邊緣側通過智能網關完成數據預處理與本地控制;云端依托 EMS3.0 智慧能源管理平臺,實現全局數據分析、決策調度與碳排核算,形成閉環管控。

4.2 直擊場景核心需求
分布式光伏防逆流管控技術
針對鄉村光伏應用的電網適配難題,安科瑞推出專用防逆流方案,以 ADL200W/ADL400W 系列電表與 EMS3.0 平臺為核心,實現精準計量與智能調度。電表采用高精度芯片,可精準捕捉逆向電流數據,單戶與多戶場景分別適配單相與三相機型,無需改造住宅,安裝便捷。平臺通過動態設定逆向功率閾值,實時監測并預警超量輸送,同時預判用電需求,引導錯峰用電與儲能充電,多戶協同調度保障電網穩定。

全域能源協同調度系統
EMS3.0 平臺構建覆蓋鄉村微網的全景感知網絡,實時采集光伏、風電、儲能、充電樁及各類負荷數據。通過 AI 算法實現多能協同控制,動態執行需量調控、柔性擴容策略,優化能源分配,提升綠電自用率。針對農光互補、鄉村旅游、農業電動機械充電等典型場景,平臺可定制化調度策略,實現能源供需精準匹配。

碳排精細化管理模塊
平臺內置標準化碳核算模塊,遵循相關核算規范,自動采集各類用能數據與碳排放源信息,生成碳排放熱力圖與月度盤查報告。通過量化碳減排量,為鄉村參與碳交易提供數據支撐,同時滿足政策考核要求,打通生態價值轉化通道。


輕量化部署與運維支持
考慮鄉村數字化基礎與人才現狀,解決方案采用輕量化設計,設備安裝便捷,平臺操作簡單易懂。支持多種通信方式,適配鄉村復雜網絡環境,降低部署成本。同時提供遠程運維服務,通過數據可視化界面,讓鄉村管理者實時掌握能源運行與碳排狀況,無需專業技術背景即可完成日常管控。

5、配套產品




6、結 語
零碳鄉村建設是一場系統性變革,技術創新是核心驅動力。安科瑞憑借深耕能源管理領域的技術積累,以精準適配鄉村場景的解決方案,破解了能源轉型、電網適配、碳排管控等核心難題,為零碳鄉村提供了可復制、可推廣的技術路徑。
未來,安科瑞將持續迭代技術方案,深化鄉村場景適配性研發,讓更多鄉村通過數字化、智能化手段實現綠色轉型。